山西和山东的山是指哪座山(山西和山东的山是指的是哪个山)
更新时间:2022-04-04 23:09:13
山西和山东的山是指那座山?洪洞大槐树移民是朱元璋的幕僚们出的主意
- № 01-
山西和山东的山是指那座山?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无疑,因为山西大部分区域处于太行山之西,因此得名山西。
山东的山也是指太行山吗?现在的概念应该是指太行山,那么疑问是紧挨着太行山之东的是河北,跨过去才是山东,河北为什么不叫山东,隔了太行山那么远的一个省却叫山东?
▲太行山余脉五老峰
其实山东的名称由来已久,那时山东的山不单是指太行山,据史料记载,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山东”始作为政区名称。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由此可见,山东的山最初指的是崤山、华山或太行山,当初山东的区域也要大得多,后来随着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作为行政区名的山东,它的地盘越来越小,直至中华民国初期,地域基本定型,就是今天的山东行政区域雏形。
新中国的山东行政区域离崤山、华山太远了,说是崤山、华山以东,怎么也说不过去,因此,解释为太行山以东倒是合情合理。
▲网上图片
当然还有人说山东的山是因为泰山而得名,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泰山位于山东的中部稍微偏西一点,东部只是山东的一部分,如果是以泰山而命名,就应该叫中山省,而不应该叫山东省,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误会,是因为泰山的名气和辉煌的人文历史蒙蔽了人们的视线。
- № 02 -
洪洞大槐树移民是朱元璋的幕僚们出的主意
现在山西和山东虽然不相连,但名字中的山都指向了一座山,这座山就是太行山。
山西和山东虽然隔着河北和河南,但在明朝洪武年间,有许多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走出去,不仅迁到了河北、河南,还迁到了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一带。
▲网上图片
那么这些山西人为什么要远离家园、迁徙各地呢?这里还有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
元朝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水灾、旱灾、蝗灾、瘟疫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导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朝廷虽多次派兵镇压,怎奈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如何抵挡得住?腐朽的元帝国大厦,很快走到了穷途末路,无力回天,在一片起义者燃起的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
朱元璋,就是这些农民起义中的佼佼者,他带领的起义团队,在一片混战当中,碾压群雄,脱颖而出,不仅完成了对元朝统治集团的最后一击,同时铲除了各派势力,抹平了各个山头,使天下归为一统,建立了大明王朝。
▲网上图片
朱元璋坐上皇帝的宝座后,向中原大地(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望,我的天,战火肆虐过的土地上,尸殍遍野,寸草不生,“豫、鲁、苏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扬州城中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
“空有一片大好河山,没有人,怎么去耕种?怎么去建设?怎么去发展经济?怎么去收粮收租?我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于是朱元璋让大臣查看各地人口,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群山环绕的风水宝地---山西,由于地理因素避开了战乱,加上大量难民的涌入,人口不减反增,当时竟有400百万之多,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之众,其中迁往“豫、鲁、苏北、皖北”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这就是历史上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的由来。
▲网上图片
当然现在看来,这种移民政策,虽然促进了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离散了家庭,割裂了亲情,给许多人留下了了永久的心灵创痛。
如果那时尽可能采取按百分比抽取“整个家族”或者“完整的家庭”搬迁,是不是既考虑了亲情,又保证了明帝国发展的需要?
这个朱元璋,打起仗来威风凛凛,横扫千军万马,处理移民问题却是榆木脑袋,思维神经少了一根弦,不知九泉之下他能否知晓,他的这一举动,给多少华夏儿女带来了永不弥合的心灵创伤,铸成了几百年的离恨情愁。
现在,你去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大地走一走,不知有多少人在怀念自己的祖先,思念自己的根脉,“要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那是他们几百年来痛苦的呻吟和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