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景区门票降价-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下调了吗
更新时间:2023-06-20 23:10:03
一、如何看待景区门票降价
近期,全国各地的旅游市场逐步回暖。在吉林、安徽、湖南、云贵川等地,景区纷纷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感受自然风光、体验风土人情。
进入4月,吉林长白山天池虽然仍被积雪覆盖,但差异化的景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赏雪。今年一季度,长白山主景区共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同比增长415.77%,比2019年同期增长14.41%。
为推动旅游复苏,今年4月,黄山市将每周三设为“景区免门票开放日”,包括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景区在内的18家A级旅游景区,对提前预约成功的游客免门票开放。
在重庆沙坪坝千年古镇磁器口,近日也游人如织。磁器口古镇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达69.43%。
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复苏,今年以来,张家界开展各类促销优惠活动。1—3月,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茅岩河四大景区共接待游客224.79万人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418.34%。
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不断上新,不少游客慕名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今年1—3月,三星堆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近百万人,同比上涨35%。
在云南丽江,今年越南入境中国首发旅行团近日也抵达丽江,这也是今年首个通过陆路口岸入境中国的外国旅行团,大多为越南旅行社负责人,主要以考察为主。
在贵州毕节,随着天气转晴升温,百里杜鹃景区引来大量游客。仅4月1日当天,景区就接待游客13.49万人次。
二、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下调了吗
最近又有新的关于旅游景点的相关政策。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旅游景点的详细信息。你可以提前了解他们。毕竟以后出行还会有一些优惠活动。可能优惠政策还没开始。
推出消费惠民措施
年,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优惠等政策。并举办文化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数字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等活动。
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发行文化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给予商户优惠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
拓展文化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创新消费信贷抵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
提高消费便携程度
鼓励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依托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和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在群众身边建设文化消费网点。
鼓励传统演出场所、博物馆依法依规进行设施改造升级,合理提供餐饮区、观众休息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区、书店等。
互联网售票和二维码检票广泛应用于演出、文化娱乐、景区等场所。在有条件、用户需求强烈的地方,先部署5G网络。
到2022年,全国文化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可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
提升入境旅游环境
鼓励各地开发一批符合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表演和特色商品,并在宣传平台上推荐。
提高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多语种服务水平。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在文化旅游消费集中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游客消费便利性。
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为契机,研究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
推进消费试点示范
总结推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经验模式,新确定一批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下简称试点城市)。
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全国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并进行动态评估。推动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鼓励建设集文化创意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形式的消费聚集场所。
到2022年,建设30个示范城市和100个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6%以上,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丰富产品供给
鼓励创作有主题、有特色的中小型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推动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产业创新发展,引导文化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鼓励发展适合外出自驾游、休闲度假的租赁公寓、汽车租赁等服务。
积极拓展文化消费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利用新技术发掘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支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高档休闲街区和度假产品。
到2022年,培育30个以上旅游演艺项目,扩大文化和旅游有效供给。
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
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合理调整景点布局,优化游览路线和方式,拓展游览空间。
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每日最高游客数量。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
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和职工根据工作安排和个人需求,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和非高峰休假。
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前提下开展夜游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
到2022年,建成200个以上国家级夜文化旅游消费集群,夜文化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等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与现代科技融合,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式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丰富在线音乐、在线动漫、在线演出、数字艺术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的数字化内容,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的数字化水平。
引导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到2022年,建成3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
加大市场监管严格执法
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管理,加强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质量安全监管。
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逐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列入文化市场、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
到2022年,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