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游担起了旅游行业的重任(周边游在旅游业中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3-10-27 01:36:59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的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本地游和周边游占据主导地位,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近程化、深度化、休闲化的总体特征。据携程旅游平台的“露营”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搜索热度增长90%,民宿的订单量更是增长了144%。“2小时度假圈”成主流。其中、广州地区订单量中“本地游”订单量占比近八成。
在携程平台上,乡村游的酒店“五一”假期订单量相较清明假期增长84%、乡村游相关景点门票下单人次较清明假期增长142%,本地游还带动了本地乡村游。
出游半径受限后,游客更加注重出游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和非遗旅游也受到更多游客关注。短距离、少切换的本地深度游和品质游是主流趋势,特别是核心大城市的客群,明显向城市周边郊区、乡村流动。
文化类周边游
博物馆和非遗专题的关注度在周边游中占据了较高的关注度,其中女性、亲子游、90后、00后对于非遗景点更加的青睐。
非遗旅游也有较为丰富的形态,有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游艺与杂技、美术、技艺、医药以及民俗,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
丰富的非遗项目给旅游形式奠定了优质的基础,在非遗项目的基础上衍生了“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等旅游形态。
“非遗+旅游”能以那么多种方式打开,是因为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它们从诞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借助商业的力量才流传至今。非遗源自我们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常用商品。历史上,非遗的大众化消费群体非常多,给当下消费环境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除非遗项目之外、博物馆也是周边游的重点被关注的旅游项目。截止2020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共5788座,其中免费开放5214座,这些都为周边游提供了较为优质的资源。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是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积淀、展示的空间,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对于亲子游具有较为强烈的吸引力。
田野类周边游
在田野、在林下、在河边,融入自然,体验农事,享受民宿,品尝美食……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旅行新潮流,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例如江苏盐城“七彩阜宁”国家农业公园,构筑“水、花、稻、蔬”四大主题片;全面打造江淮水乡农业博览园、从传统到未来的田园生活体验区、四季型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还能观赏四季型的精品花卉,并且能体验鲜切花生产、花卉食品生产、干花制作、花卉工艺品制作等多种花卉休闲旅游服务。
乡村娱乐也有较多的形态、河南汝阳大虎岭户外运动基地、该乡村户外运动基地,可以进行越野汽车、摩托车、山地自行车、跑马、射箭、滑翔、滑草、徒步穿越、拓展、CS野战等多种户外活动,拥有摩托车全国超级越野公共赛基地和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基地。
农园民宿、传统建筑民宿、景观民宿、海景民宿、艺术文化民宿、运动民宿、乡村别墅、木屋别墅,乡村丰富的民宿更能吸引久居钢筋混泥土的市民的青睐。
四周环绕着山水、翠竹、茶林和小村庄,以养生度假生活为主的高端乡村旅游,对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们有较高的吸引力。
除了城市周边的乡村、露营成为了容易“上瘾”的休闲方式,大家“困太久了,想去大自然撒野”,相比于传统的游山玩水、去景区打卡,露营更具特色也更加自由。游客还能根据自己喜好搭配不同的旅游方式,例如露营音乐会、露营赏花等等,并且参与门槛也低。
总结
目前,根据游客目的地选择可以将城市周边游分为郊区游或周边城市游。其中游客进行郊区游的主要动机是放慢生活节奏、接触大自然,典型的郊区游产品包括农家乐、度假村、自然风景地观光、特色民宿、乡村民俗体验、节日庆典等。以城市为出行目的地的游客主要动机则更侧重于对城市文化的异质体验,重点在于体验目的地城市所拥有的历史、教育、科技、文化、时尚、美食等旅游资源。
对于城市出行者来说,周边游的优点在于时间灵活、规划决策少、开支较小、出游方便。劣势则在于旅游的体验感降低,旅游吸引力较弱。这是因为从旅游者角度来看,目的地与日常生活环境的差异性越大、陌生感越强,对旅游主体的吸引力就越高。而短途游基本上集中于熟悉的环境和文化范围之内,游客对目的地的风景、饮食、人文等异质体验感较差。并且由于出行时间一般都在周末,行程一般在 1 至3 天之内,在短时间内很难让游客感受到“忘我”“沉浸”的文化的冲击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民众的旅游休闲要求越来越频繁,出游方式近年来也由“长途低频”转为“短途多频”,即从一年一次或两次的国内国际长途游转向了一年多次的城市周边游,在出行交通方式上则偏向于自驾而非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面对游客消费选择的这种转变,城市周边游市场应及时抓住发展契机。
消费者会更追求舒心、放心、绿色、生态、健康的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更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层次和深度,同时产品业态要符合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从品牌、产品到服务体验,打造高质量、有创新的供给,才能更好地满足国人对旅游出行及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