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文旅项目策划(旅游文化项目策划)

更新时间:2024-04-30 09:14:33


内容导读:

【一】禅修旅游综合分析

【二】禅修旅游业态策划

【三】禅修旅游审批要点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追求欲望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心灵的释放。禅修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它依托了我国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让人们摆脱都市的喧嚣、实现心灵释放并给予正能量。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体验,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推崇。以下是一代书生规划院整理的关于禅修旅游的相关分析,以及提出了以禅修业态为主的文旅项目建设策划的建议。


【一】

禅 修 旅 游

综合分析


1.1 行业的关联性


旅游的表象,多表现在观光、游览、拍照、休闲等具体活动。而通过深入的研究,可发现旅游与禅修有着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禅理天然需要旅游,旅游天然需要禅理

旅游是禅理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禅理亦是古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禅理传入中国本身就是达摩东渡旅行的结果,后众多印度和西域高僧来华释游、传经送典,推动禅宗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带动中国僧侣西行求经的游访。


禅宗主张“自心是佛”、“本自无缚,不用求解”,许多得道的禅师都能从自然景观中感悟真谛,所以走遍高山大川、访遍高僧大德,悠游山水、品味自然、切除佛理成为禅宗提倡的参学旅游方式,以至后来,演变成中国传统“走江湖”这一全社会的活动。可以说,禅理天然需要旅游,旅游天然需要禅理。


(2)旅游可进一步促进禅理的传播与交流

禅理佛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佛教禅宗为旅游提供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双重优秀的旅游资源,旅游则进一步促进禅理的传播与交流。


(3)旅游与禅修活动具有天然同源性

禅修与旅游还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逃避,他们想暂时离开和逃脱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寻求一种异域的、属于自己的心灵体验。此时,旅游的主旨已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人们外出旅游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休闲度假和玩耍,而具有某种神圣的含义——使人从一种精神状态转变到了另一种精神状态,经历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提升境界。


旅游与禅修活动的天然同源性,为时下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思考的视角;对今天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 禅修旅游行业现状

现今,禅修旅游作为一种小众旅游形式逐步为人所接受,在全世界得以推广。不仅衍生出了瑜伽冥想课程、禅修中心、禅修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甚至出现了自己的小圈子和专业网站。以下从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分析禅修旅游的综合情况。


(1) 中国禅修旅游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变大,人们渴望身心减压,追求片刻宁静的心灵诉求,“禅修热”在都市中悄然兴起。

节假日到寺院、山野中学习禅修,渐渐成为都市人缓解压力、释放自我的一种途径。从“生活禅”理念提出,到举办“生活禅夏令营”“一日禅”“七日禅”修习班等,禅修旅行成为白领休闲的热门选择。


(2)日本禅修旅游

日本越来越多的都市年轻女性选择深入远离尘世的山间寺庙,在清静的“寺庙旅馆”借住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别样的旅途重新审视人生。如果把离开世俗遁入空门叫做“出家”,那么在“寺庙旅馆”内两三天的安静小住,则被日本人戏称为“短期出家”。而迷恋这种“短期出家”的往往是年轻女性,其中大多又是单身、离异女性。


(3)韩国禅修旅游

在韩国,禅修旅行发展较好,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欢迎各国禅修爱好者前来。龙门寺坐落于韩国首尔的近郊龙门山的山腰上,有两样最出名的文化遗产,分别是龙门寺银杏树和正智国师浮屠及碑。龙门寺提供体验寺庙日常生活的短期住宿,也有学习韩国佛教文化的修行型住宿。在售票处说明是来寄宿的便可直接入寺,在龙门寺宗务所交付住宿费用及申请书后,管理者会负责为客人安排房间、寺庙服饰和其他体验项目。


(四)泰国禅修旅游

泰国北部的小城清迈,近年来在旅行者心中的地位持续升温,许多的寺庙和禅修中心都坐落于此。位于清迈西郊机场附近的朗奔寺,建立已有520多年的历史,是泰北最大的禅修中心。在这里禅修,其戒律远不止佛教通常所说的“持五戒”,禅修手册上还列明了21条禅修期间要遵守的“纪律”(General Rules),如要求全天着白色禅修服;禅修者之间不允许讨论各自感受;不允许阅读、写作、收听(包括佛教相关内容)等。




【二】

禅 修 旅 游

业态策划


2.1 主要禅境的划分

“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亦离不开自身的不断发展。按参悟对象及影响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禅境”—— 第一种是指向于禅宗的“寺院禅”,禅境的核心底蕴是“肃静”;第二种是指向于自然的“自然禅”,禅境的核心底蕴是“悠静”;第三种是指向于社会的“生活禅”,禅境的核心底蕴是“趣境”。


这三种禅境,尤其是“生活禅”,各有深刻的内涵,彰显出各具神韵的时代魅力。对休闲旅游的不同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寺院禅——肃境

寺院是禅宗的本源地,禅境也是寺院的最基本氛围底蕴。

禅境在寺院中无处不在,与寺院作为敬神祭拜之地相契合,寺院禅反映禅宗的神圣,突出庄严肃穆的意境。禅境无须刻意为之,佛的祭拜、佛香缭绕、佛钟暮鸣、佛殿建筑等等,自然流露,相互烘托,营造出具有强大震撼与感染力的寺院禅体验。


(2)自然禅——悠境

禅宗有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禅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恬静中所得与自然的妙语。千山万水、青山白云、飞泉流瀑、花红柳绿等万千自然景象,无不蕴含着空灵澹远的悠悠禅境。


“自然禅”原本有之,经过文学艺术化的加工,得以发扬,形成了我国古代自成一脉的文化现象。如“以禅入诗”,提升了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造就了“诗佛”王维的成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禅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渗透出空寂悠远的禅的境界,达到“心凝神释,与万冥合”的状态,显示与自然禅意的“梵我合一”。


山水禅诗、禅画把抽象的自然空灵禅理意象化、形象化,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的艺术奇葩,这些对今日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创意的文化源泉。


(3)生活禅——趣境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原本,禅并非佛教所有,生活中禅理俯拾皆是;而禅在佛教中发展为完善的哲学体系,再度延伸到生活中,是“禅”文化的发展进化。


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让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人际关系更和谐,从而使大众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生活禅强调“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突出禅理的“生活化”与“化生活”两个方面的结合。相对寺院禅的肃穆和自然禅的空灵,生活禅则偏重于情趣化。生活中悟禅,绝非通过严肃的聆听或者单一的说教。体味禅意,更多地是通过日常的体验,在情趣化的活动中,自发地禅思,感受禅趣和禅理。


三种禅境之于旅游,意义非凡。“寺院禅”、“自然禅”更多指向于“出世”与人生的大隐,与生态自然型旅游目的地及郊野文化型旅游目的地密切相关。而“生活禅”多指向于“入世”,强调“理法致用”,在都市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及休闲度假综合体等开发层面,“生活禅”无时、无处不在。



2.2 文旅业态开发模式

按以上三种禅境文化与休闲旅游的重点相关领域融合,形成养生、商务、酒店、餐饮、度假、游乐和居所等流行的休闲多种特色产品。


依托“禅意三境”,整合禅与休闲的相关领域,根据从离城的距离进行模式探讨,我们一代书生规划院认为,可以将业态划分“禅意主题”休闲旅游开发的三大类开发模式。


(1)都市禅园——休闲与商务主题型

“都市禅园”隐逸于都市之中,借地缘与庞大客源的优势,充分对接时下都市对“禅休闲”的推崇与向往,以“禅意客栈”、“禅隐会所”与“都市禅斋”为三大方向,打造都市中“近在咫尺”而又“大隐于市”的禅意休闲与商务体验地。


禅意客栈:

以佛禅文化为主题,遵循禅宗意境并结合中国传统审美,建设独具魅力的精品客栈,让游客在喧嚣的都市文明中,拾得禅意静谧。禅意客栈以佛教高僧、向佛人士、高端商务为重点客源群体。


禅隐会所:

禅隐会所是在喧闹的都市中,营造出的惬意雅致的禅意净土。会所以禅意养生休闲与商务会议为两大不同功能,如养生休闲更多指向于女性群体,商务会议凸显禅意的氛围,突出会议的私密性与高端性。


都市禅斋禅隐会所:

以禅斋素食为品牌特色,营造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禅意就餐环境。禅斋强调素食养生,突出健康理念,并且融合禅意氛围体验,成为都市中最具魅力的主题餐厅。


(2)城郊禅居——养老与第二居所型

“城郊禅居”位于城市与乡野交界处的“第三空间”,既享有城市的便捷与舒适,又能感受到乡村田园的自然生态。“禅居”的开发,立足其区位特性,以“禅”为文化底蕴,以主题社区为主要形态,建设成为受市场所推崇的休闲与养老的“禅意栖居”。


“禅居”以“为都市浮躁的心找一个归宿”为主题,以“第二居所”及“养老”为两大功能,把“禅”的理念融入到现代中式建筑与建园的手法之中,创新“都市禅居生活模式”,将传统文明融入居住文化,并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生活模式。


(3)山林禅隐——观光休闲与养生度假型

此类休闲目的地,远离城市,位于山林水泽之间,突出展现“寺院禅”与“自然禅”的悠远意境,是体验纯粹与生态的最佳禅意休闲旅游目的地。“山林禅隐”承接宗教的神圣,延续禅境的肃穆与悠远,提供香客游人在祭拜之后舒展身心的场所,以休闲禅苑和禅修圣地为两大发展模式,主打禅意休闲与养心、养生度假。


休闲禅苑:

“休闲禅苑”以禅艺文化为底蕴,挖掘禅武、禅乐、禅茶等文化内涵,以现代设计理念为指导,创新发扬禅文化,提供大众在“拜禅”之后的“亲禅”休闲,延长佛禅旅游的产品链条,丰富其业态,推动旅游进化。


以少林寺为例。少林寺引入了“大少林寺”的概念,设置休闲区,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利用现代技术与表现手法,将“禅”、“武术”、“生态”等展现给游客,提升禅武表演的社会影响力,将“少林”推向全球。


禅修圣地:

禅修本身即为精神的养生,禅修与现代的养生有本源的交融。“禅修圣地”秉承“人间佛教”的理念,将佛带到人的生活中。禅修圣地的建设,重点设计独具魅力和参与体验性的活动,如随喜禅、禅训班、一日禅、双日禅等,通过修禅、抄经、禅茶等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佛法与大众结缘,增强游客的体验性。


禅修的打造,禅意氛围的营造是基础,以“禅修”为核心,挖掘禅理佛法、佛禅医术与禅武技法,融合禅学与现代养生理念,实现“养心”、“养身”与“养体”的完美融合。




【三】

禅 修 旅 游

审批要点



根据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一条,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团体向拟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设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对申请设立寺观教堂的,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申请获批准后,方可办理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筹建事项。


扩展资料:

根据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条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一)设立宗旨不违背本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
  • (二)当地信教公民有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需要;
  • (三)有拟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
  • (四)有必要的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合法;
  • (五)布局合理,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不妨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以上文章来源:苏州一代书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出评估报告,做规划方案,认准一代书生工程咨询。

主要业务: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计划书编制;

(2)项目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含初步设计);

(3)行业研究分析报告编制;

(4)产业规划研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