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历史人物传记商圣范蠡范蠡(公元

更新时间:2024-07-26 08:19:18

《南阳历史人物传记商圣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他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也是“南阳五圣”之一。

范蠡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他与楚宛令文种相识后,一同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

在越国,范蠡发挥了重要作用。勾践兵败会稽山后,范蠡建议勾践入吴为奴,以保全性命,换取喘息机会。在吴国为奴的三年里,范蠡成为勾践最信任的谋士。返越后,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其中包括实施“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寻得德才貌兼备的西施,助其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他还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繁殖人口、扩大兵源、开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外交上保持卑微弱小的形象,顺从吴国,同时与其他大国交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国力逐渐强盛。当吴王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时,范蠡认为时机成熟,建议勾践兴兵伐吴。最终越国成功击败吴国,成就越王霸业,范蠡被尊为上将军。

然而,范蠡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急流勇退。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认为越王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于是他离开越国,化名鸱夷子皮,辗转来到齐国。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请他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但他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之后,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今菏泽定陶区南),这个地方居于“天下之中”,是最佳经商之地。他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其为财神,他也成为了中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范蠡有着先进的经商思想和理论,其经济思想包括“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仍对现代经济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军事宗旨强调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所称道并沿用。

此外,范蠡还著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不过其兵法二篇现已流失。

后人对范蠡的评价颇高,如秦朝宰相李斯称赞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东汉学者赵晔评价他是“智臣,勇敢并且善于谋略”;南宋思想家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既能建功立业,又可避祸全身,全身而退的人,只有范蠡一个”。

范蠡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政治、军事和商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智慧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