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30多家运营商都支持esim卡,电话卡直接焊死在手机里

更新时间:2025-04-27 08:23:46

全球130多家运营商都支持esim卡,电话卡直接焊死在手机里,不需要去实体店也能换随意切换运营商,为什么中国还不淘汰实体手机卡呢?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抱怨称自己的手机在公交车上被小偷顺手牵羊式地偷走。

按理说,有锁屏密码的安卓手机被偷仅有重新买手机的损失,但让这名网友没想到的是,小偷直接取出了他的SIM卡,不需要解锁就可以使用手机短信服务。

像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只要有手机里的SIM卡,小偷就能顺利通过短信验证码成功登录机主的多个APP,盗取了银行账户里的现金,甚至还有的小偷会冒充机主的名义在多家网络借贷平台注册并批量申请了高利贷。

这起事件反映出,实体SIM卡的安全漏洞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信息安全和资产安全。要更换手机号码,还得通过实体SIM卡,极为不便。

此外,运营商的客服素质参差不齐,换卡过程中还可能引发新的安全隐患。业内专家建议,电信运营商应该加快推进电子SIM卡(eSIM)的应用,这种直接烧录在手机主板上的虚拟SIM卡,可以有效杜绝SIM卡被盗取的风险。

eSIM通过软件实现了SIM卡的功能,它不需要实体的塑料卡片,直接与手机内部连接。用户可以通过APP来启用或停用某个电话号码,同时还可以储存多个电话号码,并可以随时在不同号码之间切换。

这无疑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机号码管理灵活性。当然,要启用eSIM,运营商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之所以不愿主动推广eSIM,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

首先,eSIM削弱了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力。用户可以自由切换运营商而无需换卡,所以用户黏性会大幅下降。

其次,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推广eSIM需要投入很高的前期成本,包括系统升级、新卡研发、店铺改造等,但运营商并不能从中获得直接的收益增长。

再有,政府层面也存在顾虑。实体SIM卡需要用户进行线下实名认证,而eSIM可能会降低获取手机号码的门槛,为诈骗团伙大规模注册手机号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eSIM可能导致手机厂商与运营商结成联盟,形成对通信市场的三方垄断。考虑到这些复杂因素,监管部门态度谨慎,暂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电信企业大规模商用eSIM。

代表日本通信业的NTT DOCOMO公司曾经试图在智能手机时代推出eSIM服务,但由于苹果等智能机厂商的竞争,日系传统翻盖手机用户群体急剧萎缩,日本运营商不得不暂缓eSIM计划,保留实体SIM卡和eSIM共存的过渡方案。

在电信市场高度竞争的中国,监管部门也不会掉以轻心,必然会审慎评估eSIM商用的各种风险。

尽管如此,业内还是有声音认为,eSIM作为电信业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公众对于数字化服务的期待日益增长,eSIM无疑能够实现换卡流程的极大便利化。

未来,只要运营商与监管部门能够妥善应对诈骗和垄断风险,eSIM商用化实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这样一来,届时我们就不必再为实体SIM卡的丢失或者换卡之困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