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阮籍啸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在县城闹市区,有些让人熟视无睹

更新时间:2025-04-25 21:32:03

#随手拍张照#尉氏阮籍啸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在县城闹市区,有些让人熟视无睹。

作为尉氏县非常著名的人文景点地标,阮籍啸台可以说是蜚声海内外的,这个处于县城闹市区的景点,现在被县里进一步开发出来了,和东湖连成了一片,成为城市休闲公园,供人们游玩,休闲娱乐,感受尉氏厚重历史文化。

1999年到2002年,我那时在尉氏一中上学,那个时候,啸台还不是现在这样,完全是土台子,上边有些杂树,人们可以自由攀爬,周边环境也很差,东湖是完全的污水湖那样,接纳四周的生活污水,啸台农贸市场和周围住家户很多,整个就是脏乱差,丝毫没有历史文化的感觉。

这届县委力度是很大的,把周围的住家户,统统拆除迁走了,东湖亮出来了,阮籍啸台亮出来了,二者彻底连成一体,再现了登临啸台,俯瞰东湖碧波的盛景。可以说对尉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提升很大的。

尉氏古称三贤里,尉氏三贤是尉缭、阮籍、蔡邕。三贤之中的两位尉缭和阮籍都和这个啸台有关系。据说啸台最早是郑国的烽火台,后来尉缭在县城居住时,是尉缭府邸的一部分,尉缭为人至孝,经常在夏季背着母亲到高台上纳凉,又称孝子台。到了魏晋时期,阮籍经常在此登高舒啸,排解心情,不是吹箫,应该是类似吹口哨那样,故又称阮籍啸台。经过历代名人的加持,终成尉氏一大景点,以前应该啸台上是有楼阁的,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仅是个土台子,看书上说,苏轼也曾经登临此台,凭吊阮籍。

从古代尉氏县城的位置看,这里应该处于县城的东南角,啸台临近东边的护城河,东湖其实是在古代县城的外边。尉氏三贤,据说其中两个,尉缭、蔡邕的老家都是尉氏县蔡庄镇人,何其有幸,我也是蔡庄的。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印证了这部兵书是真实存在的,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阮籍是三国时魏著名诗人,阮瑀的儿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生于魏晋之时,感时伤乱,又惧被祸,遂纵酒谈玄,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阮籍的诗专长五言,自然壮丽,有《咏怀》八十二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对现实多有所讥讽,独具风格,被后人称为“正始之音”。又工散文,其《大人先生传》很有名,著有《阮步兵集》传世。

今日带着我的儿子在这里闲游一番,想起十年前试做的一首词,摘录下来:

《浪淘沙•登阮籍啸台》

2015.8.4

暮色荒台前,

遥想当年,

阮公长啸独轩轩。

翔鸟绿波听无言,

流霞满天。

大人先生传,

旷世绝篇,

咏怀八二耀文坛。

青眼有加最难翻,

名冠七贤。